yl7703永利集团中国语言文学系开展“课堂质量月”之青年教师说课教研活动

发布者:郜梦坤发布时间:2025-09-25动态浏览次数:10

为促进新教师教学成长、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增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9月22日下午yl7703永利集团中国语言文学系全体专任教师于普照楼230智慧教室开展“课堂质量月”之青年教师说课的教研活动。信福艳、吴蔚、吴竟和谭雪姣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展示。


说课现场


在说课过程中,各位老师就本学期所讲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培养的目标、教学怎么设计、能取得什么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信福艳老师就《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说明该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基础课程,处于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起始环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讲解先秦文学(包括神话、诗经、楚辞、史传文学等)和两汉文学(汉赋、乐府诗、史记等),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课堂互动性。

 

吴蔚老师提出通过《文学理论2》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具备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考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吴竟老师说明《大学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基础性、工具性、支撑性”的核心地位,是保障学生后续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其直接为《应用写作》《文学创作》《学术论文写作》等几乎所有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写作能力支撑,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完成课程作业、开展学术探究的必备工具。课程紧密对接2025版培养方案中“培养具备综合写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更能通过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从事教育、编辑、文案策划、学术研究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对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

 

谭雪姣老师指出通过《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文学特色;审美鉴赏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明显增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四位老师说课结束后,中文系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教授对本次活动给予肯定,认可了参会老师在教学技能、与学生互动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提出调整建议,认为需进一步优化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的占比,以便更科学地评估教学效果。


伍方斐教授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积极评价,不仅肯定了老师们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教学环节的连贯性等方面的用心,还针对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提出了调整建议,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了具体方向。

 

樊宝英教授充分肯定了几位青年教师说课风格上充满活力与创意,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氛围生动有趣。同时也提出了他的宝贵意见,建议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更加体现应用型学校的职业需求,要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导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与未来工作高度匹配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宋馥香教授对教学内容上也作出高度赞赏,认为各位老师的说课在内容、方法、手段上都有独到之处的同时,对一些表达细节、格式规范以及标点符号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说课的教研活动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展示了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探索。活动中,资深教师的点评和建议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方向为后续开展集体备课、共建课程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语言文学系/图文)